时间:2025-05-07 11:15
一、单位在哪些情况下是不能辞退员工
单位在员工有特定情形时不得随意辞退。包括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做离岗前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观察期;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致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若单位违法辞退,员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工作;二是主张赔偿金,以弥补因单位违法辞退遭受的损失。员工需增强法律意识,在权益受损时积极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单位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经济性裁员
1.用人单位在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特定情形下可进行经济性裁员,包括企业破产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企业转产等变更合同后仍需裁员、客观经济情况重大变化致合同无法履行等。
2.进行经济性裁员时,用人单位有相应程序要求,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3.裁员时应遵循优先留用原则,优先留用订立较长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以及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且有需扶养老人或未成年人的人员。
解决措施和建议:
1.用人单位严格按法定情形和程序进行裁员,确保裁员合法合规。
2.认真落实优先留用原则,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3.加强与工会、职工的协商,提前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引发劳动纠纷。
三、单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1.用人单位在符合特定情形时可进行经济性裁员,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企业转产等变更合同后仍需裁员以及客观经济情况重大变化致合同无法履行。同时,裁员有严格程序要求,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听取意见后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且要优先留用特定人员。
2.解决措施与建议:
用人单位应严格审查自身是否符合法定裁员情形,避免违法裁员引发法律风险。
认真履行裁员程序,保证工会和职工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裁员时切实落实优先留用规定,保障相关人员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上一篇:怀孕期间公司突然不干了怎么办
下一篇:无故被辞退怎么索赔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